IB课程体系
所有国际文凭教育项目的目标都是培养具有国际情怀的人,他们承认人类共有的博爱精神,分担守护地球的 责任,帮助开创一个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 作为国际文凭学习者,我们要努力做到:
国际情怀的定义
国际情怀是国际文凭组织使命的重中之重,也是国际文凭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它还是连续统一的国际教育的核心。
国际情怀是一种世界观,具有国际情怀的人们认为自己与全球社区息息相关,并对其他成员负有责任感。国际情怀是一种认为所有国家和人民都相互关联的意识,并承认其复杂性。
具有国际情怀的人们欣赏和重视世界上人民、文化和社会的多样性。他们努力了解其他人,同情和团结他们,从而做到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Oxfam 2015; UNESCO 2015)。
国际文凭小学项目的学习者及其学习社区拥有广泛的观点、价值观和传统。国际情怀的概念建立在这些多元的观点之上,从而产生出一种人类休戚与共感和共同守护地球的责任感。
发展国际情怀
国际情怀教育起步于在校内开创出一种将世界视为最广阔的学习情境的文化。要建立一种胸怀世界的学校文化,学校可以考虑:
• 让学生重点探究全球人类的共性;
• 创造在当地和全球社区中开展有意义的文化交流和行动的各种机会;
• 提倡多语学习以加强跨文化对话和全球参与。
优先考虑人和人际关系
建立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伙伴关系,认识到每个成员独立和共同为社区带来什么,是建立关系的第一步。通过这些伙伴关系,社区成员走到一起,发展和支持共同的愿景、使命、信念和价值观。他们展现学习者培养目标中的各种特质,例如懂得关爱、坚持原则和善于交流,以加强这些关系。
成功的协作离不开相互信任以及对社区中各种角色和观点的尊重。要落实关于学习和教学的有焦点、有深度的对话,所作出的决定要符合学习社区的最佳利益。所有各种关系都充满活力,并支持整个学习社区的康乐福祉。
在一个有效的学习社区中,成员们形成双赢互利和富有成效的关系。因此,学校为下列各种关系创造蓬勃发展的各种机会很重要。
学生和教师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况——他们的个人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家庭用语,以及他们已前的体验和学习。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主观上和关系上都要是高质量的(Giles 2011);课程学习和相关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生活体验。这些体验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他们的特长、兴趣、观点、需要和愿望——以回应他们的需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及时分享经验,提供具体的和深思熟虑的意见反馈,以帮助他们确定未来的学习目标。
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建立牢固的互信关系,以伙伴关系开展工作。学生看重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启迪者的作用,与他们协作确定并遵循学习目标。学生参与影响他们学习的备课和决定,并在学习中对采取主动和行动,也感觉得到了支持和具有信心。
致力于实现全纳
教师基于一种要看到学生长处的观点,通过创建一种考虑学生的身份认同并欢迎多样性的,积极肯定和灵敏反应的学习环境来扩展所有学生的学习。
共同为学习承担责任首先要建立起重视多样性并支持所有成员机会平等的全纳式支持架构。学习社区的成员要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接触并投身学习,不管他们的背景或能力如何。他们通过识别和清除各种与观点、学校组织架构、资源、政策或学习实体空间相关的学习障碍做到这一点。学习社区欢迎和支持切实的全纳措施。重视全纳的学习社区会确保为所有学生提供机会。
全纳式支持架构会考虑:
• 学习社区的情境、优势和需要;
• 协调的和清晰传达的入学和转学政策;
• 保密性;
• 对学习差异更加深的理解和认同;
• 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支持;
• 给学习者加标签的影响;
• 能动性和自我效能;
• 学习社区中的升级和整合。
教学法
配合小学项目教学法的学习空间支持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够加强学校超学科探究计划内外各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的,以及超学科的各种联系。它们支持调查和研究,并为重温以前的探究提供机会,以建立理解。他们还鼓励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并展现不同的文化和情境。
做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社交、认知和运动技能。设计学习空间时要考虑到做游戏。通过做游戏,学生体验并练习化解冲突,开展合作,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技能(Steinhagen,Iltus 2004)。
对幼儿学生来说,学习空间还要为他们提供开展象征性探索和表达的机会,教师要调整空间和材料,以支持学生不断变化的各种需要、发展兴趣和理论。
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提供意见、选择,和归属感。这有利于培育幸福感、熟悉感和归属感,以及居处在这些空间中的愉悦感,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
整个学习社区共同负责爱护学习空间。例行的反思要考虑如何保持这些空间是生动的、目的明确的,和回应学习需要的。
开放的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向学习社区开放。它们反映学校的文化、学校重视和弘扬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并有助于发展学习者培养目标中的各种特质。所有空间的一般环境和美感都需要考虑。
互联的学习空间
学习社区要确保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相关性和联系。展览要反映学习社区的多语性质,并帮助建立跨文化理解(Callaghan 2013 )。它们也反映学生的课外生活,把学习看作是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一种整体体验。
引人入胜的学习空间
物件和材料的展示安排要吸引学生投入学习、产生理解、开展探索和进行反思。在小学项目的课堂上,材料是丰富多彩的、开放式的,学习者可以运用他们的创造力来操作和使用材料。
教室和共享空间中的展览要使学生的学习一目了然。在一个重视学习过程的课堂上,对学习过程的展示和对最终结果的展示同样清晰可见。展览什么和如何展览——具有启发性,引人入胜并传播信息。学生们共同创作展览,与学习社区的其他成员分享创意和思考。对学习的记录和演示使学生看到其他人用来展示理解的过程,从而引发讨论、反思和意见反馈,以加强学习。
国际文凭组织(IB)使命宣言 国际文凭组织的目标是培养勤学好问、知识渊博、富有爱心的年轻人,他们通过对多 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为开创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贡献力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际文凭组织与众多的学校、政府以及其它国际组织进行合作, 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国际教育项目和严格的评估制度。 这些项目鼓励世界各地的学生成长为既积极进取又富有同情心的终身学习者,他们理 解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但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是正确的。